登录注册
燃店专注于提升销售业绩
十年技术积累,稳定可靠,移动互联网时代销售管理神器
如何正确地、稳健地、清晰地从事美发
发布于2022-11-28     浏览 628 次

美发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具有普遍性。

美发行业拥有着其他服务行业相同的性质,基本点都是具有普遍性的。特别是维修、摄影、美容、美甲、洗浴等与美发行业高度相似。从底层逻辑来说,都是提供服务然后获取相应的的利润。服务场地、服务对象、服务主体都是有形的,三者在一起,然后派生出无形的服务内容,员工、门店、顾客三者之间提供了、客流量、客单价、成本、技术、当然还有我们最关心的利润。

服务行业的共性我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并不全面)。无实质、质量不明确、产销不分离、时间不均衡

第一个——无实质

服务都具有无形性,并没有实质的存在、从业那么多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一行就是好啊,都不要成本的,除了房租水电就是纯利润。”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只有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才存在成本。多数时候,并不认为虚无飘渺的服务具有高价值。服务本身是无形的,需要用有形要素组合起来,让人捕捉到,让他们简单明了地了解服务的价值。例如我们以前把价值附加在产品、门店之上。还有现在大家都去用视频来描述,来讲故事,最后却变现不了。事实上成为了另一种欺骗。

第二个——质量不明确

由于服务都是无形的,消费者在消费之前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服务完毕才知道质量如何,为了减少不确定性,消费者会努力寻找能够证明服务质量的证据或者标志。

前几年我一直不看好快剪,如我所想,倒了一大批,不过让我意外的是其中一个最贵的反而生存了下来,最低消费达到38元。这已经是很多同行的洗剪吹水平。我也调研过其模式,简单地说,他的成功质量明确,岗前培训这两点绝对功不可没。

第三点——不可分离性

服务人员与服务是统一的。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就很重要,顾客一旦产生了信任,就不会轻易再转换门店。由于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并且服务提供者的时间是有限的,那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收益呢?怎样把最多的顾客绑定在发型师上或者绑定在一个门店上?

第四点——时间不平衡。

服务行业不同于制造业,他们只要有设备就能进行生产活动,而我们服务业需要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在同样的时间之内互动才会产生服务。因为现在工作时长分配,不平衡的状况剧烈。服务行业高峰时排队人特别多,而低峰时几乎一个人都没有。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只靠特定的时间来赚取大部分利润。

美发行业又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具有特殊性。

光是认识行业的普遍性并不足以判定行业的好坏,只有认识到美发行业所独有的特殊性,才能抓住美发行业的本质。美发这一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就是具有极高的专业度以及不可替代性。其他所有的服务性行业都轻易找到替品,或者直接不消费,但是美发不行,即使是推圆头,没有几个人会忍受自己弄得满身满屋的头发。在餐饮行业已经料理包横行、值得警惕的是这几年多段统一不花的染膏已经把普通色给干到自己在家就能染的地步。网上几十块钱的染膏买回去,染出来的普通色的效果竟然跟美发店染的一样,甚至更好!你敢相信吗?当然极色以及潮色在家里自己是永远染不了的这又是其专定性与特殊性的体现。

即使是美发内部,不同发展阶段其经营模式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美发行业整体的盈利点分有主要盈利点与次要盈利点。

从事美发行业最主要的目的是赚钱,一个从业人员一个美发店主要利润来源都是不同的。助理有的就靠洗两个头,有的就靠外卖提成,还有的就靠网上做兼职(狗头)。同一家美发店、每个发型师的顾客分类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男客多,有的女客多,有的烫染多,有的造型洗吹多。即使是同一条街上不同的美发店消费人群也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就得分清自己的主要盈利点与次要盈利点。把重心落实在主要盈利点上。每一个项目的利润都是不一样的,所有人都愿意把利润更高的项目作为主要盈利点,而每个发型师、每个门店都有特定的风格,不是想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到,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主要盈利点往往比盲目追求更高的利润点更实际。盈利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盈利点与次要盈利点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以上,你以为是单单分析美发行业吗?其实其中可以类比到任何一个行业,也可以类比到学习上面去。例如美发技术的学习。市场上那么多美发技术的流派,到底哪一种才是最适合你的咧?有人学了沙宣就惊为天人,有的学了就会觉得不实用。有的又独爱托尼盖,又有的喜欢日系手法。那么多流派,你接触之后又能否总结出他的相同点与特异点。(技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习一门技术,哪一个才是最为根本的本质。所有的美发学院都教你提拉发片,剪基本型,但是你发片提得多好,基本型剪得多标准,没有美感,你能剪美一个头发吗?(技术的主要本质与次要条件)系统地思考之后我们就能解决了两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美发行业是什么?为什么我可以做美发?沙宣修剪技术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学沙宣的修剪技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由于过去时间空间的关系,限制了眼界,只能片面地认识,但是现在网络的发达,已经很容易突破限制,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千万不要固步自封。

实践

认识是一步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理,每做一件事,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最开始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会了剪两个头发就能走上人生的巅峰,每天感性地看着各种发型,看着各种同行,不断地积累着对行业的基础认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随着对行业的理解进化,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了其中的关窍,产生了一个概念,抓住了他最为本质的东西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慢慢地自己总结出一点理论。理论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从已知事物总结规律,再在未知事物上验证。

依然拿学习修剪来比喻,我想现在多数人都是从托尼盖入门,从最初的剪刀使用方法,到点线面、到十二个基本型,都是片面地积累着基础认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叫你剪个直线修剪你不敢歪一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慢慢地发现,加点微层次又不是不可以,提拉没那么准,加点偏移也不是不可以,发尾柔和一点也不是不好看,长度再短点更配脸型,发尾又不一定一定要直的,直接剪出弧度也有另一种风味。然后再把相关经验用在了其他基本型上。

经验又有两种,一种直接经验,一种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为在我,在主观上亲身参与总结的经验,间接经验为在他,在客观条件下获得别人传授的经验。但是从知识主体来说,间接经验是离不开直接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拿染色做个比方。所有人都知道、红、蓝、黄为三原色,红+蓝=紫?但是有几个人能说得出几份红与几份蓝能够调出纯正的紫?即使你说出比例,等你亲自去调,你会发现那个比例不一定能调出纯正的紫?

在生活中,大量去接触外在事物,感性地去积累,去思考,把感觉到的内容综合、总结起来,加以整理、改造。在合乎实际,在积累足够丰富,自然而然就有了理论的概念,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通过判断、推理,得出理论。将其中的理论去伪存真,去粗取细。理论起于实践,又由实践去验证,去改造旧的理论体系,建立新的体系。

在使用新体系去看待事物的过程中,已知的事物会更加清晰,未知的事物也能步步分解,这时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事物又是不断地前进的,过去正确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发生变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变化的信号,更而改进那是极好的,千万不要固守过去已知的经验,开历史的倒车。最近我看到家乡一个传统的消逝,起源于福建布袋戏,加以本地化逢年过节的木偶戏,已经整个消失,而对岸却在影视化的道路上得到了延续。

把幻想当真理,把将来有可能实现的理想放在现在勉强来做,脱离了现实,也是愚不可及的。而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实践、辩证、再实践、再辩证,由浅至深,由深至浅,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普遍。认清自己当前的位置,并找到前进方向,日拱一卒。